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以科普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发布时间: 2022-11-05 08:1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本文介绍了科学素养的内涵,指出当开展科普活动能提升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以举办某一次主题科普活动为例,论述以科普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做法。

【摘 要】科普活动;科学素养;大学生

1 科学素养的内涵

“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在处理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中应该具备的知识、精神要素(价值观念)和实践能力,即人具有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利用科学文化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科学素养”最早是由美国学者Hurd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随后众多国内外教育学家、社会学家、学者均认为,公民的科学素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已经成为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27%[1],仅相当于20年前的日本、加拿大,而美国,在2000年前已经达到了17%。这样的公民科学素养水平显然与每年以10%速度发展的经济水平不相匹配。我国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大学生作为公民科学素养的主要组成成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水平迫在眉睫。

2 科普活动在提升大学生科学素养中的作用

仅仅依靠学校教育, 是不能全面提高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的, 因为大多数公众还是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当中, 从事着不同的工作, 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开展科普活动进行培养。有人把科学技术比喻成一只智慧之鸟,科学技术的发现、发明和科学技术的普及、传播, 就好像鸟的两只翅膀,只有展开这双翅,才能高高飞翔, 把人类引向更高的境界[2]。可见,科普活动在提升公民的科学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大学生,参加科普活动的形式不应仅停留在被动地参观科普场所、参与科普活动,还应作为科普活动的主体,围绕一个主题,亲自策划、开展对外科普知识宣传活动。开展这样的科普活动,才能真正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科学素养[3]。

2.1 拓展了科学知识

课堂上、书本中获取的知识毕竟有限,通过开展科普活动,学生能极大的拓展科学知识,提升已有的知识层次。在策划科普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针对不同人群、围绕主题在网络上、图书馆中收集相关资料,经过自学进一步消化之后,学会撰写科普宣传手册、开展科普宣教活动。这些知识在日常教学中很少获得的。

2.2 锻炼了实践能力

科普活动本身是一种通过亲身体验、感受、聆听来获取新知识的方式,是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结合。如何有效地开展科普活动,向公众普及枯燥或高深的理论知识,考验组织者的智慧。学生作为科普活动的主体,能站在组织者的角度思考如何开展互动性强、生动、趣味性的科普活动,本身就是对实践能力的一种锻炼和提升。如对小学生进行“如何正确选择零食”的科普宣传时,学生们策划出一个科普情景剧——“白雪公主的故事”,以此说明乱吃街边小吃的危害,还让小学生亲身体验用色素、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现配“橙汁”,说明饮料的合理选择。能设计出丰富有趣的科普活动,说明学生在准备活动的阶段,进行了多次的实践训练,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这样的训练过程同时也锻炼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2.3 促进了自主学习能力

在科普宣传活动中, 学生们运用各种途径广泛获取信息, 处理有关的信息和资料, 从自主学习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做出合理化建议, 设计、策划出合理的科普活动方案, 寻求科普活动的方式和手段,从而顺利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把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3 主要做法和体会

如上所述,开展科普活动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而我校食品学院正好建设有市级和区级的两级科普基地——“食品·健康科普园”,本人作为指导老师多年来指导学生建设科普基地、设计科普网站、科普宣传手册、开展科普活动等,极大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特别是科学素养的培养,学生获益颇丰。本文以某一次主题科普活动为例,论述以科普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做法。

3.1 确定活动主题

每年9月份的第三个双休日是为纪念《科普法》颁布而设立的“全国科普日”,作为科普基地,要在全国科普日的当月举办科普活动。为了确定2014年科普活动的主题,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指导老师集合学生会实践部的学生干部一起开会讨论本次活动的主题。学生们讨论很热烈,各抒己见,最后达成了一个共识:广州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具有“食在广州”的美名,全国各地的美食及食品均汇集于广州,可选择的食品种类非常之多,但是数量庞大的食品也带来了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因此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辨别问题食品的能力迫在眉睫。最终,师生们一致确定了活动的主题:“食在广州,吃出健康”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活动以“食品安全进社区”的形式开展,对象为某社区居民,选取标准为:人口数量较大、居民多为农民和外来打工者,亟需食品安全知识教育的社区。

3.2 讨论活动项目

确定了主题之后,接下来就要讨论具体开展什么活动项目,活动项目是科普活动的体现,项目的设计是否合理关系到活动开展的好坏。这时候,指导老师并不直接告诉学生具体的项目是什么,而是让学生干部回去找自己的学生干事一起讨论,发挥头脑风暴,把最后的结果汇报给老师。同时,老师提出活动项目的要求:科普性、互动性、趣味性,且要结合场地、时间、对象的特点。一个星期后,学生把7个活动项目报给老师。这些项目是学生们站在活动对象的角度,充分发挥想象力、创新精神,把枯燥的理论知识科普化而创造出来的充满活泼趣味的科普活动。学生的潜能被激发出来了,追求创新的科学精神被强化了。最终,老师挑选了其中的四个项目:①“食物辨辩辩”。准备若干种食物材料,让参与者辨认是否真假食品(如真假奶粉)、山寨食品、掺假食品(如注水肉与非注水肉)、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食品(如染色的黑米)等,答对则可获得小礼品。②“认准LOGO”。搜集好各种有关食品认证的LOGO,如:清真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标志,让参与者进行辨认。③“饮料我来配”。参与者亲身体验仅使用香精、色素、甜味剂、乳化剂等食品添加剂,根据配方调配出所谓的“果汁饮料”,与真正的果汁对比,体会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危害及正确选用饮料。④“营养DIY”。准备好设计好食品卡纸(如:猪肉,米饭,青菜等),让参与者根据营养比例进行一日三餐中任何一餐或多餐的搭配,搭配比较合理者给予小礼品。

3.3 撰写策划书

活动主题、活动项目确定好之后,整个活动的基本内容就已经确定下来了,学生们接下来开始着手撰写策划书。一开始,学生们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内容,只是上网搜了一个策划书,而且写得非常口语化。老师于是细心地从基本内容、语言规范、结构设计等方面指导他们撰写策划书。策划书类似于项目申报书、计划书,这对他们今后申请项目、申报课题、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或科技作品大赛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学生们反馈说经历了策划书的撰写,提高了写作能力,今后参加科技大赛都不会有很大困难。

3.4 活动的前期准备

活动的前期准备也是考验学生们智慧的环节,包括场地的申请、人员的安排、物资的购买等。本次活动是针对某社区,要事先去踩点,确定社区里哪个地方人流量大,然后联系当地的居委会申请场地。地点确定好之后,要进行第二次实地踩点,确定横幅悬挂的位置、各个摊位摆放的位置,以此确定租用桌子、椅子、帐篷的数量和摆放位置。人员的安排也很重要,要事先进行培训,分配好各个摊位的负责人、工作人员、宣传人员、场地布置人员、摄像、后勤保障人员等工作,做到“分工明确、人人有责”。物资的准备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事先估计活动对象的人数确定需要购买的物资、需要租借的物资以及经费预算,做到能租借的租借、不能租借的才购买、买不到的想办法替换,经费使用尽量合理、精确,不铺张浪费。所有的活动前期准备都要考虑得方方面面,不能遗漏、也不能出差错。一开始学生们由于经验不足,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到位,经过老师的指点,学生们的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老师想不到的问题他们居然也能考虑到了。比如,活动中可能有老人排队玩游戏,这时需要及时送上椅子给老人休息;考虑到天气变化,要准备雨具并及时保管好所在摊位的物品;为防止晒伤和活动中的意外,要准备防晒霜、创口贴、清凉油等物品。在这样的复杂工作中, 学生们培养了彼此的信任和默契,学会了分工合作, 团队精神,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达到良好健康的心理。

3.5 开展活动

本次活动正式开始前,学生们曾到社区内通过散发宣传单、悬挂横幅等方式,让居民了解本次活动的内容,邀请居民参与。活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活动顺利开展。科普活动于下午2点正式开始,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广场前人声鼎沸,老人、小孩、学生在一个个摊位前比肩继踵,热闹非凡。活动一直进行到7点结束,过程中没有出现大的意外,整个流程进行得很流畅。本次活动由于主题鲜明、贴近人民群众关注食品安全的需求,且互动性、趣味性强,吸引了大批社区居民慕名前来参观、体验。通过活动,消费者学到了更多更实用的食品安全常识和健康饮食知识,提高了辨别问题食品的能力,学会正确选择食品。

3.6 活动总结

活动成功开展之后并不是完事大吉了,指导老师要求学生及时做好经验总结、促进提升。学生们也很配合,从各方面总结了本次科普活动的经验教训,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比如,活动预计结束时间是下午6点,但由于人们络绎不绝的到来,推迟到了7点结束,学生们已经是又累又饿,今后考虑分2批工作人员开展活动;社区中老年人较多,他们对自身的健康很关注,今后的科普活动可以考虑增加一个“体质测量”的项目,帮他们免费测量体质,如血压、体脂、血糖等指标;有些居民特别是小孩是为了得到奖品而去参与活动,每个项目可能会重复参与,这样会影响别的居民参与活动,今后要想办法预防这种情况发生。通过总结,学生们学会了怎样做总结,学会了深入思考问题,学会了自我能力的提升。

总之,科普宣传活动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提高实践能力的良好形式,是大学生锻炼才干、增强服务社会意识的重要渠道,是提升大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建议各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多举办科普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以科普活动为载体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协.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发布[J].科技与生活,2010(23).

[2]宝胜.基于我国公众基本科学素养的科普工作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9:38-40.

[3]徐长君.“科普宣传活动”在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中的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7:98-100.

[责任编辑:汤静]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