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新农村生活与生产的生态化控制

发布时间: 2022-11-06 19:00:04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十八大以来,我国把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项重要目标之一。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绝大部分居民生活于农村,并从事农业生产。因此,农村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实现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五”期间,我国城市工业污染(点源污染)基本得到控制,而农村和农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已有1.5亿亩农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日趋严重,年排放畜禽粪便19亿吨,相当于工业固体废弃物年排放量2.4倍。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导致农业污染严重,食用农产品质量受到威胁。因此,有效地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对于保障9亿农民的健康,对于广大农民真正实现“小康”,对于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对于保障我国大环境的生态安全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环保工作的重点已经划定,主要为:1.防止农作物的污染,确保农产品安全;加强农药、化肥环境安全管理,推广畜牧、低毒和低残留化学农药,防止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和农膜带来的面源污染问题;2.控制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鼓励建设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3.开展秸秆禁烧,促进综合作用,大力推广秸秆还田与秸秆气化等措施,发展沼气、节能灶等新能源和新节能技术。

笔者就“十一五”期间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工作划定的工作思路,着重介绍农村生活与生产过程中的生态化控制,合理配备能量流和物质流,极大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降低环境风险。

1.生态化控制原理

生态化控制是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原理,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保证系统内的物质和能量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流动。因此,生态化控制必须遵循如下的生态学原理。

(1)系统整体性原理

生态系统是由各个子系统组成的,而各个子系统由系统内生物因子与环境因子构成。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元素组成的,具有某种特定功能,朝着某个特定目标运动发展的有机整体。

(2)物质循环原理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与能量按一定的方向和规律转化、流动,形成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与能量流是以食物链的关系从生產者转到消费者再转到分解者,最终归入自然环境中,作为食物链首端一生产者所要索取的资源和能源。在整个生态系统中,遵循物质遵循和物质不灭定律,能量遵循和能量守恒定律。

(3)生态位原理

新物种引进后必须占据一定的生态位。生态位是对该生物起作用的因子的组合体。农业生态系统由于具有强烈的经济和社会特性,某些经济社会因子也就成为农业生物生态位的组成部分,形成广义生态位。

2.生态化控制

目前,农村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与现阶段农业仍沿用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农村社会群体,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的民众和基层领导环境意识淡薄等因素有关。因此,为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实现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领导层,特别是县、乡两级领导层的重视,并且要有技术支持。领导重视是指领导层要改变以往的环保理念:要由资金投入的末端治理模式,而重新树立环保新理念:改变传统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从源头控制环境危害,环境因素要融入经济活动之中。环保理念的更新体现在建立农村生活和生产的生态化控制模式上,即生态规划层次上。

2.1农村生态院落建设

农村生态院落主要以独户农民住宅为代表。住宅内的人口一般为一家五口左右,附房内进行畜牧业生产。独户式农民生态住宅充分体现了农民生活及生产的需要,同时能流、物流较为简单,如图所示:

生态住宅建成后,就构成了一个简单的人工生态系统。人、畜、禽粪便、废水废液通过管道进入沼气池,沼液又用于培植蔬菜,污泥用于养鱼,沼气用作燃料。整个系统形成了人畜“三废”和作物互为利用、相互消化的良性关系,实现了整个建筑和家庭经济发展的良性关系。其生态效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菜地作物供给人畜食用,人畜禽粪便到地下沼气池发酵,重新回到菜地被农作物利用,形成一个循环过程,基本上消化了“三废”。生态住宅可解除处理人畜禽粪便的烦恼,住宅空气清新,环境卫生大为改善。

人畜禽粪便通过发酵杀死了大量病菌,据资料表明,大肠杆菌杀死率在98%以上,减少了传染病的发生。菜地种植通过发酵消毒的肥水,既可降低成本,又可生产出低残毒的蔬菜。

2.2村级生态工程建设

村级生态工程建设围绕生态院落与生态场两级加以规划实施,其目标为建成生态村。农户将其所承包的山、田、塘、林同院落(包括财源和畜禽)、加工服务等一同构成人工生态系统,以一业或两三业为主,农牧、农林、农工相结合,以提高系统生产力,同时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生态场是一个典型的区域性食物链网络工程。各种生产环节与项目通过食物链,或生态工程组分之间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生态、经济上的稳定性,使各个环节生产规模可随外界自然环境变化而调节,也随市场价格、经济变化而相应补偿,自行调节。

村级生态工程从层次上划分,可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层次,包括基础设施和能源生态工程;第二层次为产业层次,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及加工业。

村级生态工程从结构上链接,可形成一种以产业链为基本单元的网络结构。其结构形式如下:

上述网络结构可裂变出3中主要生态模式。

(1)“种植业一养殖业”模式

此种模式为互利互惠模式,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养殖业又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料。此模式为增殖资源性模式。

(2)“种植业一养殖业一加工业”模式

此种模式是上述(1)模式的裂生物。结合当地农副产品生产优势,在发展初级加工型企业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深加工的系列企业群,形成种养加、农工商一体化的产品链,使农产品原料型输出变为商品型输出。

(3)

在大力推广普及节柴灶同时,结合种、养殖业生产,发展不同类型的沼气池;在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的地方配套大、中型沼气发酵工程,实现沼气管道化,沼渣和沼液饲料化、肥料化,化废为宝,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2.3发展无公害食品

农业生态工程最终体现的是幼稚的农副产品、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无公害食品(无污染食品)是指无有毒、有害物质残留,优质、富营养类食品。它具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安全,即要求食品少含或不含制畸、致癌、制突变的污染物质;二是营养,即食品营养成分含量要达到一定要求。对无公害食品,国内称之绿色食品,国际称之为有机食品。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人们每天生活食用的食品是否受到污染,是否对人体健康无害,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因此,无公害食品是环境保护的必然产物。无公害食品的出现是在农产品的生命周期内,通过使用生态技术,最大限度降低环境风险的结果。

无公害食品生态环境建设技术:

(1)用有机肥料代替化学肥料,已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有机废料通常指含有大量生物物质、动植物残体、排泄物等农家肥料。农家肥料有以下几种

[1]堆肥:各类家畜禽粪便、秸秆、青草等为原料,与少量泥土混合堆积而成的一种有机肥料。

[2]绿肥:利用栽培或野生绿色品种作物或其它植物体作为肥料。

[3]塘泥肥:未污染鱼塘、水流中的河泥、塘泥、湖泥都可以作为绿色食品生态建设中的营养元素来源。

[4]作物秸秆:作物秸秆是重要的有机肥源之一。

(2)采用植保生态工程技术

常规农业中,因过分依赖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结果给农业生态系统带来一系列的严重环境污染问题,为了减少对农药的依赖,生产出绿色、优质安全的食品,就必须改变常规农业生产方式,采用生态化的植保工程技术来防治病虫害。

[1]通过作物种植的时间及空间上的变化来防治或减少害虫危害。种植及收獲期的变化打乱了害虫的生活周期,减少害虫对所侵袭作物的有效危害时间。这是一种防治虫害的无费方案,应该研究推广。

[2]通过引入天敌来防治害虫

在农田周围增加植物多样性会促使许多有益昆虫即天敌的生存,从而为更大范围消灭危害作物的害虫创造条件。有资料表明,在洋白菜行间种植三叶草、甘蓝,根花蝇卵被昆虫捕食的量可增加34%。

农业生态化控制作为生态学理论的实践,对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及环境因素融入农业经济活动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通过科普宣传教育活动,逐步让农民改变传统的生活于生产方式,树立全新的环保理念,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