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发布时间: 2022-11-02 15:55:04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针对目前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存在教学内容不成体系、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设备缺少且落后等问题而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现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改革;电子技术基础课程;问题;措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8)05-0084-03

电子技术基础是营口市农业工程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该课程的地位尤其重要。但是该课程比较抽象、不易学习,对中职学生来说难度更大。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初等、中等专业技能型人才,适应中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现代企业的技术岗位需求,急需探索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港机教学部在电气与控制专业1615班进行了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内容不成体系

多年来,教师在制定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计划时,教学内容不完整,很多重要的、核心的知识没有体现。如模拟电子部分的功率放大器、集成运算放大器、直流稳压电源、正弦波振荡器等;数字电子部分的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集成触发器等内容。这些重要、核心知识的缺失使得电子技术基础知识难成体系,不利于后续专业课程如单片机、传感器、可编程控制器、变频器、电力电子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导致学生在这些相关专业课程领域无法深入学习研究,严重影响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

1.2 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单一

在教学中,教师主要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在实训室进行教学,普遍以课堂教学为主,以黑板教学为主,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联系实际不够,实践指导能力不够,信息化教学能力不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体、学生当“听众”,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其主动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很难提高,不利于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更不利于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

1.3 教学设备落后或缺乏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过程既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进一步掌握和巩固,又能提高其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近年来,学校新建了机电、港机、数控实训楼,极大地改善了教学环境等硬件设施,但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使用的实验实训设备多为20世纪60—70年代生产的。这些教学设备大多是电子管的、模拟式的,技术落后,效率低,调试难,测量不准确,有些设备甚至因为老化严重而无法运行,教师无法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学生更难进行实际操作,不利于培养合格专业人才。

2 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及效果

2.1 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內容

贴合中职学生实际,转变教学观念,改变过去单一的课本理论知识讲授的教学模式,缩短理论讲授时间、增加实践实训教学时间,调整理论讲授时间、保证实践实训教学时间为1∶1,形成一种以专业理论为基础、以专业技能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设计上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并对接后续专业课程需求,紧跟企业岗位需求,有选择性地扩展课程内容。如模拟电子部分增加功率放大器、集成运算放大器、直流稳压电源、正弦波振荡器等内容;数字电子部分增加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集成触发器、脉冲发生器、D/A及A/D转换器等内容。增加的教学内容不易过于高深,也不易过于简单,要保持适当的难度,这样既能使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又能兼顾知识的系统性,保证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2 利用现代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改变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电子仿真软件、多媒体课件、互联网等资源和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教师黑板板书的时间,还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丰富,增强了感染力,拓展了知识面,保证了授课内容时间上的连续性,而且学生容易理解,其学习兴趣也随之增强,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2.3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效果

由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比较抽象、不好理解,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物理、数学等基础知识普遍掌握得不好,如果教师采取传统的课堂理论知识讲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进行到1~2周时,大部分学生就会学得吃力,2周后就跟不上进度了,教学效果难以保障。为此,结合中职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于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强于想象分析能力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在实训室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在实训室上课,理论和实操同时或交替进行,讲完一个项目或模块立即进行实际操作。这样“一张一弛”,学生“手”“脑”并用,很快就适应了这种学习方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契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深了、对知识运用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例如:在学习“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这一课中,利用晶体管输出特性曲线来分析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如图1所示)。这时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还很少,又没有接触过实际的电子设备,这部分内容很复杂、很抽象,对学生来说显得特别困难。而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先制作一个简单的单管放大电路,设置工作点,用示波器来观察输出波形(如图2所示),然后学生利用示波器观察工作点设置合适的正常波形和工作点设置不当的失真波形的区别,从而理解了设置合适静态工作点对于放大电路的意义。

2.4 购置先进教学设备,辅助实践教学

先进的教学设备是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有力保障,其在专业教学中发挥着高效的辅助作用。通过充分考察,购置大量新型先进教学设备,包括数字电子实验箱、模拟电子实验箱、指针万用表、数字万用表、数字函数信号发生器、数字频率计、数字存储示波器、数字电桥、数字毫伏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等。在教学中实现“用”,是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目的,通过“用”将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际操作相结合学习,是学好该课程的关键。学生学习利用设备测量电压、电流、频率、时间、波形、增益、频响、调制、失真、频谱等参数,以及进行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的典型实验。教学设备的投入使用产生了显著效果,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实践能力得到拓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5 加強期末实习教学,巩固教学内容

期末实习是一门课程的知识巩固和集中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关键环节。教师应抓住期末实习这一时机,合理设计实习内容,体现该课程核心知识理论和技能,学生通过实习巩固学过基本知识,掌握关键知识理论,培养知识应用能力。因此,在期末电子实习前,港机教学部重新制定了实习计划、指导书、考核方案、任务书,通过进行“电子设备制作”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能力。

例如,让学生制作“DG4100集成功放电路”来加强期末实习教学。其内容包括技术说明书的阅读、元件的测试、电路元件的安装与焊接、整机的调试、实习任务书的完成等部分。实习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所学知识独立进行电路的安装、焊接、测试。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享受到了作品制作成功的喜悦之情,感到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事情。这样的实习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 结语

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以课程核心理论知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为目的,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全方位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掌握课程核心理论知识和技能。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尝试,学生的知识掌握、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学习态度等都得到有效提高。今后港机教学部将继续探索、尝试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振源.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孙簃,吴玢,姜盛东.电子测量仪器[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 王亚君,马永红,关维国.创新教育下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20-122.

Attempt to Reform the Teaching of Basic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s

CHE Zhuang

(Yingkou City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School, Yingkou Liaoning 115009, China)

Abstract: 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at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basic course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is not systematic, the teaching mode is single, the teaching equipment is lack and backward and so on,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a series of effective measures are taken to try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basic course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and good teaching results are obtained.

Key words: teaching reform; basic courses 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problem; measures; effect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