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战略视角下高校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建立

发布时间: 2022-11-04 12:3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全球化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的教学管理系统也在发生着深刻的组织重组、流程再造等变革,以应对新形势的挑战。高校应积极建立信息系统、操作系统和动力系统相互协调运作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从而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教学管理; 战略视角; 机制;建立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381(2008)06-0059-04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我国高等教育在办学形式、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管理理念、评价标准、经费来源、经营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出现了多样化的特征。高等学校的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国际意识、改革意识正在进一步增强;素质教育、终身教育、个性教育、创新教育观念正在进一步确立;管理观念、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等方面正在有所创新和发展。同时,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在不断提高,可分配的教育资源(政府拨款)将越来越少。高等学校无不在寻找自身的优势,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在这种背景下,战略管理在高等学校管理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战略管理是通过战略规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实现组织目标,并超越不同职能的决策方案的科学和艺术。资源总是有限的,而战略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就在于:在资源相对有限的前提下,通过对战略优先顺序的选择以及资源重点的配置达到最有效的利用[1]。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内部普遍设立发展规划办公室(处)等类似机构,从战略的视角来谋划学校的发展,这预示着我国高校的发展将更具前瞻性和科学性。

“战略”一词最早产生于历史上的战争和军事活动。战略管理思想由于其具有普适性,大致经历了军事应用阶段、企业应用阶段,后来发展到高等学校应用阶段。高校战略管理的目的是从宏观和整体上把握学校,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考察学校总体的发展问题,它包容并超越操作管理[2]。高校战略管理的实质是全局性管理,其中包括了办学宗旨、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具体策略和政策,是对学校发展方向、未来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政策的选择或决策,其基本点是使学校自身条件与环境相适应,以求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教学管理是高等学校管理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在高等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校的持续发展。

一、战略视角下的教学管理系统探析

我国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由校长全面负责,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主持日常工作,校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具体实施,统一调配学校教学资源,统一管理教学进程及信息反馈,按照发展规划进行教学基本建设,从而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目标。从本质上看,教学管理就是以教学系统为管理对象,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在一定的办学理念指导下,通过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机构,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的安排,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获得最佳的办学效益。因此,

教学管理是一个多层次、多序列、多职能的完整体系。教学管理系统本质上是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要素)的总体(集)。

教学管理不仅是一般的行政性管理,而且要根据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等,进行大量的教育教学研究和建设,要承担起学校教学工作的学术性管理职能。当前,要以新的人才质量观为引领,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不断完善学分制,建立更加灵活、弹性、宽松的教学制度,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专业、选择课程、选择学习进程和学习方式的自主权和空间;要强化学术管理,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教学条件建设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学术性研究和管理,以引导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要通过管理重心下移,建立校、院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新的运行机制,逐步转变管理职能,达到优质、高效的教学管理目标。

传统的教学管理更多关注的是常规管理和教学秩序的稳定。一是多注重管理的某个方面和环节,是比较具体、任务单一的管理,忽视教学管理的全局性;二是多注重规范的遵守,照章办事,把具体工作做好,忽视从学校实际出发讲究谋略;三是多着眼于学校本身的工作质量和目标的实现,忽视学校与环境的关系与协调;四是多注重常规奖惩,强化人们遵守特定规范、按部就班行动的意识,忽视用忧患意识激励教职员工。这种基于一维质量观的教学管理机制,不能敏感地反映环境的变化和要求,缺乏“顾客需求质量(customerdriven quality)”这一重要动力。

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种系统而持续的努力,我们应将高校质量改进作为教育变革的战略手段,

认真探索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教学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管理功效。

二、战略视角下教学管理系统设计

教学管理系统是开放的科层制松散联结的组织,具有权力分配的等级化、分工的专业化和明确的规章制度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高校教育变革的重要保障力量,具有规范高校教育行为的价值,它保证高校组织结构具有稳定、协调和规范的功能,并推动学校的发展。但也有其不足,由于科层制的条框界限分明,阻碍员工工作的创造性、挑战性和新鲜感,使员工工作积极性下降,或者是对官僚行政组织规则的过度依赖而引起的低效率和惰性阻碍了学校的发展。格拉特(Glatter)研究发现,在组织的日常运作与学校组织发展之间存在着冲突。在任何特定情况下,我们都不可能找到一个最有效运作的组织架构,所有架构都有其不足之处。我们要根据机构在功能、历史及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来设计组织架构,因此每所学校的架构不尽相同[3]。安徽工业大学经过多年的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基本形成了教学管理系统的三大分系统:信息系统、操作系统、动力系统。

信息系统主要指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用以保证教学管理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信息系统是“基于科学的战略决策”,并以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如网络、统计技术等)为管理平台的动态灵敏的系统。它包括教育质量保障的信息收集系统、评价与诊断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最后再到达指挥系统发出正确的信号。从信息渠道上又可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内部信息主要来自学校内部的教学状态,有学生网上评教、教学检查、专家听课、督导等。外部信息来自上级教育部门、家长、社会、就业、市场以及高等教育国际化等。

操作系统也就是战略执行系统,主要由教务处具体运作。操作系统由“基于战略发展的文化引导力”和“基于制度的控制力”两条线组成。一条是从制度入手规范教学管理活动;一条是从文化入手培育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思想基础。从思想上和制度上规范教学管理活动的正常运行。操作系统讲究效率,但效率一定是在战略发展的文化引导力和制度控制力的约束下得以提高。

动力系统也就是高校教学管理的战略实施推动系统,它能保证高校教学管理快速达到管理目标的目的。战略实施就是更为有效、更为仔细、更为注重细节地完成某项工作,是一种执行力文化。“一个组织的文化就是其成员所共享的价值观念、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4]价值观念、信念和行为规范需要组织去培养和营造,然后才能使之变成组织的内在元素。动力系统由战略规划、战略分解、执行推动、战略配套四个部分构成。“战略规划”保证有一个正确的实现目标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战略规划的制定而建立起各单位、各群体的利益、愿望和建议的表达机制,既可以化解多方面的矛盾,又能够将各个方面的智慧凝聚到学校发展的大局上来[5]。“战略分解”即工作的表达和安排方式,保证把正确的战略思路和方法分解为每一个部分、每一个教学管理人员可执行的语言;也就是把这个思路和方法分解为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的每一天工作。“执行推动”则是从流程到制度和机制的推动,让全体教职员工在同一个推动战略实施平台上更有效率地执行战略,“号召着他们的忠诚,分配他们的权力”[6]。“战略配套”则是让学校的教学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

按动力来源又可以归纳为两种动力,一种是由挖掘内部潜力、调动师生员工积极性等的内部驱动力,另一种是社会、学生、家长满意度,高等教育国际化等带来的外部牵引力。

教学管理系统的三大分系统的协调运行构成了高校教学管理的基本系统。三大系统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信息系统和操作系统是高校教学管理的保障系统,而动力系统则是推动高校快速发展的核心系统。高校教学工作能否健康合理地运行,主要看信息系统和操作系统是否健全完善;能否快速发展,则要看动力系统是否完备。这三大系统中,如果有一个系统出现问题,就会波及到其他的系统。例如,如果高校缺乏清晰的发展战略,战略不坚定,或者战略变化频繁的话,信息系统就会变化无常,那么动力系统的战略规划、分解、配套等也会随之出现问题,因此影响到执行层面。而如果高校的战略规划没有经过对外部环境、内部资源与能力的系统思考,缺乏对竞争环境的全面而客观的定性定量分析,也会因此而影响到高校的风险控制。而如果高校缺乏风险控制能力,即使有再好的战略,高校也无法持续、健康发展。

三、战略视角下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建立

机制一词来源于希腊文“mechane”,意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把机制的本意引申到不同的领域就形成了不同的运行机制,如引申到高教管理领域,就形成了高教管理运行机制[7]。运行机制是为了达到组织管理目标,在一定的管理体制(管理机构与管理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8])基础上,促使组织运行的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一系列制度与方式方法的总和[9],也可以说是制度化了的方法。

上述三大系统协调运作,在提升高校战略执行力的同时,为高校教学管理构建了一个完善的管理创新平台。根据管理学中的基本原理,系统结构与系统运行是相互建构的关系。任何系统都是一个动态系统,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又都同时处于一个不断发展与演变的运动过程。这就构成了高校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具体如图1所示:

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战略调节,包括参与机制、监控机制、预警机制、反馈机制、评价机制的协调运行,其他机制协作运行,其职能由类似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等部门及学院相关组织承担。其中参与机制说明系统是开放的,应有教师、学生、用人单位等的积极支持和参与;监控机制就是运用现代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ISO9000、全面质量管理等)对教学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预警机制就是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责任机制;反馈机制说明信息渠道既是开放的也是闭环的、畅通的;评价机制是建立在以学生进步程度为核心的学校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的评建结合的机制。

动力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战略推动,包括导向机制、激励机制、效率机制、制衡机制、保障机制的协调运行,其他机制协作运行,其职能由类似发展规划与政策研究室、高教研究所等部门及学院相关组织承担。导向机制主要指教育教学政策导向、制度导向、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导向等;激励机制就是调动高校内部各类人员积极性的机制;效率机制包括办学效益和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后者在操作系统中非常重要;制衡机制是确保高校各类人员积极性正确发挥并趋近预期目标的机制;保障机制包括思想方面、制度方面、组织方面、流程方面、物质方面的保障。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战略执行。战略执行系统就是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一个总的沟通平台和整体框架,能够使教学管理目标和方案的重点清晰突出。战略执行中包括信息系统和动力系统中的所有机制运行所发生的协同效应。但效率机制和制衡机制在操作系统中的作用尤其重要,表现也尤为突出。在校院二级管理体制下,应理顺、明确两个层次的职责和权力,实行重心下移,重视学院一级在战略执行中的重要地位。

高校教学管理三大分系统的十个机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各系统、各机制之间契合就能产生理想的协同效应,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推动学校的发展。否则将会出现战略执行的低效尴尬。

参考文献

[1] 张 婕.高等学校战略管理的若干基本问题[J].教育研究,2006(11):35-40.

[2] 唐才进.战略管理与高校发展规划[J].交通高教研究,1994(3):12-16.

[3] 张兆芹.影响学校发展的内在要素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5(9):7-11.

[4] 拉里•博西迪,拉姆•查兰.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74.

[5] 陈廷柱.我国高校推进战略规划的历史回顾[J].高等教育研究,2007(1):59-63.

[6] 周 强,汪滨琳.教育管理学教程[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3:43.

[7] 孙绵涛.教育机制理论的新诠释[J].教育研究,2006(12):22-28.

[8] 孙绵涛.教育体制理论的新诠释[J].教育研究,2004(12):17-22.

[9] 方 明,谷成久.现代大学制度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274.

(责任编辑 张向凤)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