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正文

以科研为先导,促进高职院校病理学教学质量提高体会

发布时间: 2022-11-11 08:0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长期以来在高职院校中存在科研工作水平低,成效差,并与教学工作不能实质性对接,影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学科与专业建设。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导致高职院校发展缺乏内涵、办学特色和竞争优势,自我持续发展能力不足。本文以病理学科研促进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科研;教学质量;高职院校;病理学;体会【中图分类号】R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4-0245-01

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的创立者威廉•冯•洪堡明确指出,大学要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教学与研究统一。从此,高等教育就履行着两种职能:教学,即普通教育和专业训练的职能;科研,即发现新知识的职能。教学和科研是高校工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是教学的发展与提高的依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中,如何将科研应用于教学,使高职院校教学与科研工作统一协调发展,从而提升办学质量,已成为当前内涵式发展高职院校关注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但是,由于评价体系的导向及由此产生的学术研究功利化的影响,目前在国内众多高职院校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学与科研的矛盾,科研与教学的脱节,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其实,如果处理得当,科研本身不但不会影响教学,反而会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使高职教育在激烈的竞争面前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作者的实践体会,以病理学课程为例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1科研引入病理学教学是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是基础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性学科。其目的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关于疾病的学科,因而备受关注,至关重要。为了适应病理学的迅速发展,病理学的教学模式已经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向注重学生科学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渐形成具有医学特色的严谨、灵活的思维模式,使学生从继承、接受的学习型思维模式或应用、服务的医疗型思维模式转变为创新、探索的科研型思维模式,而这种科研型思维模式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高素质人才的核心和重要标志。所以,一个病理学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逻辑推理能力,使之养成逻辑推理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将病理过程、病理临床联系中涉及的诸多因果关系有机地串联起来,从而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2科研渗透入教学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围绕着自己所授课程的教学开展科研,重视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科研成果带人课堂,将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的内容引入教学,作为教学案例,使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项目,加深对课本理论概念的理解及实际应用,并将有关教师发表的与这些课程有关的研究论文作为课外阅读资料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例如,在讲授"肺癌"疾病时,将科研项目"某地锡矿工肺癌病因学研究"与教材的知识结合讲解,分析介绍了该地肺癌发生情况,吸烟、放射性物质氡及氡子体等危险因素的影响,以及组织发生、病理变化、扩散及病理临床联系等,使教学活动显得更为生动、有活力。科研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包括科研选题、文献的检索、课题的设计、检测指标、实验的准备、实验的实施、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统计方法、撰写论文与综述等。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了解本课题的基本知识、最新的发展趋势,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本学科的特点、研究方法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使教师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所本学科领域的前沿和进展,完善知识结构,更新知识体系,培养创新能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学术水平,并可将自己在科研活动中获得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成就随时引入到教学中,以不断的充实和修正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内容,只有以科研作为坚强后盾,在教学上才会觉得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得心应手,这是教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3科研是培养年轻教师的重要载体,有助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证整体教学质量的关键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普遍比较年轻,学历层次不高,他们从校门走入校门,虽然掌握了许多方面的知识,但对专业知识了解不多,尤其对一些前沿知识更是知之甚少,教学常局限于教材内容,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足,科研水平也比较低。尽快提高科研能力,及时掌握病理学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始终站在病理学知识的前沿,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因此,让年轻教师参与到科研实践中,一方面可以使其熟练掌握病理学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使其及时掌握专业的动态,了解病理学的发展方向。

4科研促进教学的建议

4.1建立激励机制,营造科研氛围。高职院校应加强对科研的重视和组织,建立健全科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营造投身科研的氛围,开创领导重视科研、教师参与科研、科研促进教学、教学与科研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从机制上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并通过科研大力促进教学水平。

4.2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改变不利于学生知识结构形成和老师辅以挂图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多采用启发式、病例讨论式、问题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组织教学,从分析、归纳、推理及综合等方面培养学生。病理学主要从形态学角度阐述病变器官、组织的大体和镜下变化,要想准确描述器官、组织、细胞的形态和毗邻关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直观性不强,有些镜下结构通过语言描述甚至在黑板上画图也很难使学生理解,而使用挂图又过于模式化,存在失真的弊端,加之学生缺乏临床实践经验和相关的感性认识,教学难免有些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同时,在讲解病理学时,很多病理变化与正常组织之间要用图片对比说明,仅用文字叙述非常枯燥乏味,不易理解。多媒体课件教学采用动态和静态图像相结合,文字和语言相结合方法,增强了直观性,使得病理教学不再枯燥,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比如用动画展示

栓塞中各条栓子的运行途径;用动画放映方式去模拟炎症渗出过程,使得抽象的病理过程形象化,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一看就明白,达到了往常教师费尽口舌也难以达到的效果。因此,研究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4.3更新教材,精选教学内容。把培养科研素质植入病理学教学中,切实突出高职院校病理学特点,摆脱中职病理学理论讲授加标本识别的单一教学模式,紧随病理学发展步伐,注重实用性和综合性,充分考虑理论和技能的内在联系。病理学每一章节的内容很多,给学生讲解时要精选教学内容,对于书本上讲解得很清楚的、学生易于理解的内容少讲或鼓励学生自学,对于常见病、多发病、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要细讲,并将基础理论的教学内容逐步融人到临床学科的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病理学技术的新进展、新技术。如"免疫组织化学在病理诊断中的作用"、"生物芯片技术在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等。

4.4定期进行科研讨论。科研讨论是一个培养科研素质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科研讨论可以定期轮流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组织和引导。讨论内容既可以是综述的内容,也可以由年轻教师自己来选择比较新的中外文献,经过初读和精读后,把文献的内容简要介绍,使参与讨论的教师能够比较迅速地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和目的,以便从中有所收获。讨论的形式可以采用论文答辩的形式,参与讨论的教师可以就文献中的内容提出问题,由讲解的老师来进行解答,最后组织讨论、点评。这样可以更快提高教师的总结归纳能力、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开阔全体教师的视野,激发了科研兴趣。

4.5以科研渗透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是病理学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有效地开展病理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开发其创新思维,还可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地掌握理论知识。但在实验教学时,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妨碍了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部分传统的实验内容已不能适应现代知识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将科研与实验结合,在实验教学中,把科研项目中成熟的内容融入实验,如:免疫组化技术、癌基因蛋白检测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应用能力,做到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

总之,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作为医学重要基础课的病理学的发展向更深层次延展,构建病理学新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是教学的迫切需求。以科研为先导,会大大增强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立体化教学模式更加完善。高职院校应该深刻理解科研与教学的关系,牢固树立"教学立校、科研兴校"的思想,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把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提高办学水平的总目标。

参考文献

[1]桂萍.以科研促教学,不断提高教育质量[J].中国农业教育,2005.(4):34.

[2]郭继强等.以科研促进教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9(1):76-78.

[3]王青梅,赵革.国内外科研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3):7-11.

[4]牟江洪,向德兵,肖华亮.培养病理学实习学生的学习兴趣探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5):335.

[5]王连宏.提高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质量[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12(5:):95-96.

[6]潘浩.高职教育中的教学困境及创新思维[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27(5):13-16.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