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探讨原发性肝癌术中超声与经腹超声的应用价值

发布时间: 2022-11-01 10:3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中超声与经腹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105例肝癌手术切除的患者进行术前经腹超声检查及术中超声引导下的肿瘤切除。结果术前经腹部超声检查, 未发现肝脏肿瘤7例, 漏诊率为6.7%;1例肝血管瘤, CT误诊率0.95%。结论经腹超声是肝癌筛查的首选方法;术中超声对于肝癌的手术切除为临床提供可靠地指导。

【关键词】经腹超声;术中超声;肝癌原发性肝癌在我国是常见的恶性肿瘤, 据统计, 1991~2000年, 肝癌死亡率位居中国各种肿瘤死亡率的第2位, 并且近10年来其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不论是肝癌的高发地区或低发地区, 在尸检中肝癌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因此, 肝癌是危害中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住院行肝癌切除手术的105例患者, 其中男83例, 女22例, 年龄为29~73岁, 平均56岁。

1. 2仪器与方法经腹超声诊断仪采用日立二郎神, 探头频率3.5 MHz;术中超声采用意大利百胜公司的便携式MYLAB30CV超声仪, 探头为术中超声专用高频线阵探头, 探头型号IOE 323, 频率为4~13 MHz。所有进行肝癌切除手术的患者均在术前进行常规经腹超声检查, 并进行增强CT和(或)增强MRI检查, 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2结果

进行肝癌切除手术的105例患者中, 肿瘤最大者4.8 cm, ﹤4.8 cm, ≥3.0 cm者33例, 占31.4%;<3.0 cm, ≥2.0 cm者65例, 占61.9%;<2.0 cm, ≥1.0 cm者5例, 占4.8%;<1 cm者2例, 占1.9%。病理分型, 其中肝细胞癌94例, 胆管细胞癌9例, 1例为肝细胞性肝癌与胆管细胞癌混合型, 还有1例为肝海绵状血管瘤, 为<1 cm者2例中的1例, 大小为0.9 cm。术前经腹部超声检查, 发现肝脏肿瘤97例(与CT/MRI相符);7例未发现明显占位或只发现肝硬化伴结节, 大小均<1.5 cm, 故漏诊率为6.7%;1例腹部超声图像符合肝血管瘤, 而增强 CT诊断为肝癌, 为CT误诊, CT误诊率0.95%。

3讨论

经腹超声由于其无创、简便易行, 无辐射, 费用低, 一直是肝癌筛查的首选方法(包括AFP检查)。通过本文发现腹部超声检查对于小肝癌, 尤其是<1.5 cm的占位, 与肝硬化结节很难鉴别[1];位于肝脏盲区, 如肝S8、S4区近膈顶的位置, 由于受到肺气或胃肠气体的干扰, 容易漏诊。所以, 针对本院为肝病专科医院, 病毒性肝炎比例很高, 所以定期进行增强CT/MRI检查, 对于发现肝内小病灶及超声盲区的占位有一定的意义[2, 3]。

术中超声在肝癌手术治疗中对缩短手术时间, 快速指导外科医生确定肝脏肿瘤的位置及边界, 确定手术切除范围, 防止肿瘤周围大血管等重要结构的损伤, 降低术后肝内并发症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4]。由于术中超声的探头频率高, 所以分辨率较腹部超声明显提高, 另外, 术中超声直接接触肝脏被膜, 避开了肋骨、肺气、肠气的干扰, 能发现经腹超声盲区内的占位, 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地指导[5]。

对于误诊为肝癌的血管瘤病例, 分析原因是由于有病毒性肝炎背景, 发现占位考虑恶性的倾向就大, 此血管瘤为富血供型, 与肝癌的鉴别有一定的困难, 而且只做了增强CT, 就进行手术。因此对于微小肝癌的诊断, 可以辅以超声造影、肝动脉造影等检查。

参考文献

[1]侯宝华, 简志祥, 孙建, 等.术中B超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中国临床医学, 2006, 13(3):410-412.

[2]侯宝华, 简志祥, 孙建, 等.B型超声检查在肝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7, 27(7):1039-1040.

[3]吴荣秀, 杜智, 赵新民.术中超声在肝肿瘤外科的应用.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4(6):471-472.

[4]李治安.临床超声影像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955.

[5]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CSLC),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 中国肝癌诊治指南, 2009.

[收稿日期:2014-03-31]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