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浅析艺术歌曲的艺术特色与演唱风格

发布时间: 2022-11-10 15:0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艺术歌曲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心灵和情感获,创作手法和歌唱方法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在歌曲的内容上不再局限于宗教思想,可以面向更广阔的情感世界,这种发展和解放是全面,特别注目的是从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以来,世界各地,尤其是欧洲国家的民族,都在各个领域里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天翻地覆的思想领域的革命,这必然是由于社会、政治、科学技术的革命而引发的。这个题目比较大,我们在声乐教学论中就不展开了,但是在指导学生研究音乐发展的历史,研究文艺思想的历史,研究各个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文化风格的时候,应该引导他们不要局限在音乐或者文化这样—个相对快窄的范围内,应该以一个更加广阔的视野,从更深远的意义上研究音乐、研究声乐。

关键词:艺术歌曲;创作手法;歌唱方法

中图分类号:J614;J6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1-0089-02

音乐艺术是无形的、具有更多的抽象性,将某种思潮、艺术观或审美意识变成抽象的声音艺术,往往比较困难,因此音乐对新的思潮的反应,往往要比文学、美术等有形艺术缓慢些、迟钝些。但是时代的变革毕竟使音乐家们从漫长的禁锢中冲出来,带着美好的理想和信念,在浪漫主义的思潮中走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对音乐艺术来说,也许是空前绝后的时期。各种艺术形式百花盛开,争奇斗艳。

一、艺术歌曲的发展时期

艺术歌曲正是在这样一个环境里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特别在德奥地区,以舒伯特为代表的音乐大师们创作了无数的歌曲精品,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歌曲形式,这一时期的歌曲往往被特指为艺术歌曲,也有人称之为“德国艺术歌曲”。著名音乐理论家保罗·亨利·朗格说:“从舒伯特时期起,德国艺术歌曲在世界音乐曲献中占了那样重要的地位,以至它的名称‘Lied,得到了广泛承认而且通用于其他国家的语言中,仿佛英语的‘Song’或法语的‘Chanson’都不足以说明其特性似的”。德国艺术歌曲“完全抛弃了旧有的美学原理和先入为主的态度,把每一首歌曲放在—个独立的模子里进行铸造,就这一点而论,浪漫主义的德国艺术歌曲的确是开始了一个新的纪元”。

艺术歌曲的另外一个概念,是相对民歌、歌剧、宗教歌曲、儿童歌曲、合唱歌曲而言的创作歌曲,在现代社会还有别于群众歌曲、通俗歌曲,应该是—种具有自身特点的音乐形式。这个含义比较广泛,不局限于浪漫时期的德国歌曲。无论是哪个时代、明阶国家或民族的优秀歌曲都可以称之为艺术歌曲。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艺术歌曲,清晰地体现出该时代的特点和该民族情感表达方式、文化传统和风格。意大利、西班牙的热情洋溢、德国的严谨细致、法国的浪漫、北欧民族的清新、东方民族的秀丽、俄罗斯的宏大宽厚,无不表现得淋漓尽致,一大批音乐家在发展交响乐、钢琴和其他音乐艺术的同时,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其中当然也包括我们中国音乐家在二三十年代以来创作的优秀歌曲。我们也常常把以黄自为代表的二三十年代的优秀歌曲称之为中国的艺术歌曲,把解放后到文革之前的称之为解放以来创作歌曲,把文革时期的歌曲称之为文革期间革命歌曲,然后把文革以后的歌曲称之为新创作歌曲。我们能否把这些时期概念相对淡化些,把所有优秀的创作歌曲都笼统地称之为中国艺术歌曲呢?这需要我们共同研究、统一认识。

二、艺术歌曲与歌剧的区别和联系

艺术歌曲与歌剧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区别。每首艺术歌曲自身就是独立的个体,一首歌就表达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思想或情感或情节,在每一首歌曲的篇幅里要准确全面地表现或描绘情感情景,艺术处理就更需要细腻准确。当然,另一种歌曲形式——声乐套曲另当别论,那是由一些歌曲联系起来的—个整体。舒伯特的《冬之旅》、《美丽的磨坊女》、舒曼的《妇人之恋》、《诗人之恋》、《桃金娘》、马勒的四部声乐套曲、沃尔夫的《西班牙歌曲集10首》、《意大利歌曲集20首》套曲、柏辽兹的《夏夜》、莱斯比基的《6首古老的歌》之类的组曲等等,歌曲集作品本身是相互密切联系的,但这是歌曲集自身的联系,情感和情节是单线条的,并不像歌剧那样,—个人或者一个唱段都是剧中的—个部分,它必须与别的声音共同构成戏剧情节。艺术歌曲构成与其它声部的情节联系,即使有前后的联系也只是自身的联系。正是歌曲的独立性和单线条表现形式,艺术歌曲在表现上,往往需要更加严密细致和完整,歌剧则是群体共同构成作品的艺术完整的,观众人数多在50至80人左右。再往前追溯,几乎从音乐诞生开始,音乐会就是宫廷贵族所拥有的艺术,基本上就是在宫廷或贵族的家中进行,演奏场地比较小而简单高雅,伴奏也往往是一架钢琴,有时用室内乐伴奏,与听众之间的交流也更加近。

演唱艺术歌曲需要细腻准确和精美。如果歌剧是震撼人心的话,艺术歌曲往往是陶醉人心。歌剧使人热血沸腾,歌剧的情感是向外的,能够使听众的,情感喷涌而出。艺术歌曲却常常催人伤感,情感更多地是向内的、往心深处渗透。因此,艺术歌曲在音量和力度方面不如歌动脑筋要求的那样宏大,但是在音色变化和控制上的要求非常讲究,精雕细刻。

如果说歌剧是擅长表现史诗般的壮丽或情感冲突剧烈内容的话,那么艺术歌曲则比较小巧,更善于表现细微的、相对简单而独立的情感情景。就像江河大海与潺潺溪流的分别一样,它们都很美,但美得不同,都能够感动人,但感动的方式不太相同。就像春天和秋天一样,春天里百花争芳斗艳使我们激动,而秋天里秋风萧瑟落叶遍地同样让我们心中感慨万千。艺术的共性是相同的,是激发人们心中对美的感受,情感的呼唤和相互感动,而个性又是每种艺术形式各自的魅力所在。

一般观念上,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要求比较细腻,像歌剧咏叹调的高音区那样强有力的声音比较少,较多情况下需要柔和的声音,因而气息的控制要适当,不能过分猛,韧性要强。喉咙空间的保持力度也要适中,歌剧往往以刚劲挺拔见长,艺术歌曲的发声则要轻巧灵活。所以在很多情况下,能朔巴歌剧演唱得很好的歌唱家并不一定能把艺术歌曲演唱得尽善尽美,因为这需要对喉咙肌肉、呼吸状态进行必要的调整。当然比较擅长艺术歌曲的歌唱家要演唱歌剧,声音的困难更大些。需要增加声音的力度和呼吸的能量,共鸣的能量等等,这些并不是想调整就能够调整出来的,需要锻炼加强。

三、艺术歌曲的不同演唱风格

德国艺术歌曲的演唱和其它国家民族的艺术歌曲的演唱,仍然存在风格上的不同所带来的歌唱发声状态的差异。德国艺术歌曲含蓄、内向、诗意,声音要求圆润、情绪变化幅度较小,情感更加细腻,小动作多,线条优美但往往缺少气势;意大利也有许多优美的艺术歌曲,它们的演唱就比较倾向于热情洋溢,大起大落,感情很外露夸张,这与意大利民族的,性格有密切的关系,歌剧之所以在意大利产生而不在别的国家产生,其中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因此,演唱意大利风格的艺术歌曲需要更多的热情浪漫,声音的变化和幅度可以强烈些。西班牙的风格与意大利的风格十分接近,这两个民族有很多地方极其相似,地理、性格、语言,西班牙人能听懂一半以上的意大利语,所以西班牙也像意大利一样,有许许多多世界著名的歌唱家。当今世界三位最著名的男高音中,两位是西班牙人,更有像卡芭耶、贝尔冈扎那样的伟大歌唱家。东方民族的艺术歌曲也比较含蓄,以泷濂太郎、山田耕笮为先驱,平井康三郎、团伊久磨、中田喜直等为中坚力量的日本作曲家们创作的具有鲜明日本风格的艺术歌曲,多少带有德国艺术歌曲的风格,内向、多愁善感、小巧精致。我国在二三十年代的以黄自为代表的艺术歌曲的风格也有点相似,比较典雅、文人气比较浓。

随着时代的变化,每个民族自身的艺术歌曲也在不断地变化,理查·施特劳斯、沃尔夫、马勒的艺术歌曲与浪漫时期的德国艺术歌曲就有明显的变化,莱斯比基、契玛拉的作品与托斯蒂的明显不同,更不用说更早的罗西尼、多尼采蒂和贝里尼了。

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之后出现了艺术歌曲的创作繁荣时代,比较多的作品追求大的气势、大的场面,大部分以歌颂祖国、歌颂民族、歌唱家乡、歌唱理想为主题,从歌词到旋律到整体都力图表现出一种宏大的力量,在民族风格比较鲜明的歌曲中也往往表现出秀丽朴素,但是典雅细致风格的作品显然不够丰富。因此在我们的声乐教学中也常常遇到困难,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演唱的歌曲比较容易找到,而水平一般或程度较浅的学生能够胜任的歌曲很少,特别是好听的小歌更少。追求气势宏伟,固然能够体现出演唱的高水平。宽广的音域、大幅度的强弱对比,都为歌曲创作提供了空间容量。

四、结语

艺术歌曲的演唱虽然也运用到了美声唱法,但风格却不同于歌剧表演。艺术歌曲独特的表现力及所构成的诗一样的境界,就是感动。因此,演唱艺术歌曲应当十分注重声音的表现力,而不是要炫耀声音本身或是声乐技巧。在声音表现上应追求含蓄、自然、朴素、真挚的演唱的风格,要像在打太极一样,柔中带刚,刚中有柔,更细腻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艺术歌曲的演唱是常以抒情为主,因为艺术歌曲的演出场地较小,伴奏形式多为钢琴伴奏,观众也不多,较多情况下需要柔和的声音,发音要轻巧灵活,气息的搭配和控制要恰当,不能过猛,用不着声撕力竭地去展示你的高音技巧。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歌曲比歌剧更显精致,演唱艺术歌曲需要细腻、准确、精美的规范。在音量和力度方面不如歌剧要求的那样宏大,但是在音色变化和控制上的要求非常讲究。由此,我们从演唱方法上可以提出这样一个总体印象:艺术歌曲是一种在风格上需要较多“精雕细刻”的、类似于美术创作中的“工笔画”,细致典雅、清新可人的歌曲艺术;而美声唱法是一种在风格上较多注重“舞台戏剧性效果”的、类似于美术创作中的“油画”浓墨重彩、是震撼人心的歌曲艺术。

参考文献:

[1]曹杨.浅谈艺术歌曲与歌剧咏叹调演唱风格的把握[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2(02).

[2]王贵敏.舒曼艺术歌曲的特点与演唱风格浅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03).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