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ESP与EGP融合模式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发布时间: 2022-11-04 12:25:03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有效的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应该是将ESP与EGP融为一体,将英语基础语言能力和职场英语应用能力同步进行的培养方式,即ESP与EGP融合模式。因此,有必要阐述ESP与EGP融合模式的内涵和改革内容,并具体分析融合模式下的教学案例及其创新的评价模式,从而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提供新的视野和途径。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音乐表演;ESP与EGP融合模式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一般课题“以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评价模式研究——以计算机专业为例”(项目编号:GDJY-2014-B-b096)

作者简介:陈懿,女,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语言学、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4)27-0058-04

一、ESP与EGP的基本含义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通常翻译成“专门用途英语”或“专业英语”,指为了满足英语学习者在面对具体的职场、学术或专业环境的交际需求所采用的英语教学。[1]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指的是在如学校这样目前学习者需求暂时无法确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英语教学,主要训练学生的基础语言技能,帮助学生认识并掌握英语语言的普遍性。

ESP与EGP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两种基本指导思想和教学模式,在典型的EGP课程中,教学的重心是语法和语言结构;但是ESP课程侧重语境,即在特定的工作语境中的实际英语。

二、ESP教学与EGP教学现状及研究现状

近年来,一轮又一轮的大学英语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这个以提高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方向(以EGP即通用英语教学为指导思想的方向)始终无法满足新世纪培养国际化创新专业人才的新目标需求。部分实证研究证明,以EGP为指导思想的教学理念以语言技能为训练核心,没有实际使用语言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症结。[2]

随着ESP(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逐渐升温,部分本科院校在原有的EGP课程基础上,在高年级增设了ESP课程,这种分段教学的课程设计并不适合高职高专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因为高职高专存在学制短、英语学时少、英语基础差等普遍情况,无法最大限度发挥两者的作用。纯粹的EGP课程因为割裂了英语与将来从事职业的关系而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完全的ESP课程难度大,与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匹配。因此,最适合高职高专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将ESP与EGP融为一体,将英语基础语言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步进行的培养方式。

目前,国内对ESP与EGP结合的研究主要局限在EGP与ESP分段教学的基础上,即EGP+ESP。武雯敏从教学内容和目的等方面对比了ESP与EGP的特点,提出构建商务英语的ESP+EGP框架。[3]冯英杰进一步分析了EGP与ESP教学的差异与联系,提出构建EGP与ESP有效衔接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4]这种分段进行的ESP+EGP模式与本文的ESP与EGP融合模式有根本的不同,类似本课题探讨的ESP与EGP融合模式的研究目前并不多见。

三、ESP与EGP融合模式

ESP与EGP融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不是简单意义的ESP+EGP,也不是分阶段进行的两种课程,而是融ESP与EGP为一体,英语基础和职业英语同步进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ESP与EGP融合模式就是融合了两者的优点而设计的教学模式,考虑到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英语基础普遍不好的情况,单纯的ESP教学难度较大,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在进行ESP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融入听、说、读、写等模块教学,来促进专业英语的学习,就是以提高职业技能和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选取与学生职业相关的语料进行教学,通过模块教学来实现其教学过程。

四、ESP与EGP融合模式的改革内容

(一)教学理念的改革

ESP与EGP融合模式的教学理念以内容+语言驱动为基础,重新整合EGP和ESP教学模式,实现两者的融合,促进英语教学与音乐表演的联系,使语言教学具有实际使用语言的目的,直接提高学生用英语从事英语歌曲学习及表演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不再以单纯的词汇、语法为课程内容核心,教学内容以“真实性、实用性、职业性”为原则,以专业内容为依托,通过模块教学实现在英文歌曲演绎环境中同时提高学生英语基础和用英语进行歌曲表演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ESP与EGP融合模式中,适当扩充教学主体,采取合作式教学方式,可以跨专业跨教研室合作备课,实现优势互补,由音乐专业教研室与公共英语教研室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利用学生的专业知识完善教学设计及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程度。

(四)评价体系的改革

评价手段从以笔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转向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评价重点考核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实现的基于项目的学习,每个项目的成果储存在电子档案中,优秀作品将在学校举办的文艺表演等活动中呈现。期末考试形式采用操作考试加笔试组成,操作考试主要考察与学生职业领域相关的英语应用能力,笔试主要考察学生的基础语言水平。

同时,扩大评价主体,采取英语任课教师、专业教师、学生和行业从业人员多方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多方介入的方式,客观评价学习及教学情况,使得教学效果得到充分反馈,从而使教学更适应市场的需求。

五、ESP与EGP融合模式的教学案例

(一)教学对象特点分析

本教学案例的教学对象为高职高专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对于音乐表演专业学生来说,他们的专业课任务重,实践时间多,英语课在所有课程里占的学时和学分相对较少.学生重专业轻文化的现象比较普遍,他们的英语基础相对较差,英语成了音乐专业学生的“弱视”科目。传统的英语教学内容以语法和词汇为核心,枯燥乏味,无法刺激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认为英语无用,英语难学,有一部分同学因为英语基础差在大学期间甚至放弃了英语学习。导致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的英语教学内容割裂了英语与其将来从事职业的关系,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对于音乐表演专业学生来说,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在其将来专业上的直接体现就是英文歌曲的表演上。如果英语课能结合他们的专业内容进行设计,在提高英语能力的同时提升专业能力,必定能改变他们英语学习零动机零动力的现状。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见表1)

(三)教学模块设计

本案例选取了英文歌《Mirror Mirror》作为教学内容,这首歌是由挪威的一个双人演唱团体演唱的经典曲目。这首歌讲述的是悔恨,因此歌词中有多处使用了虚拟语气,且种类可分为4种:(1)If引导的虚拟语气;(2)I wish引导的虚拟语气;(3)should引导的虚拟语气;(4)If only引导的虚拟语气。笔者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了听、说、读、写、唱5个模块,具体见表2。

教学过程是由听模块引入的,教师事先将部分歌词修改并以错误的形式呈现出来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听歌曲找出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这些“故意”的错误主要集中在使用了虚拟语气的句子当中,目的是引起学生对虚拟语气形式的注意,让学生对虚拟语气的构成有个初步的感知和认识,为后面的教学内容铺垫(如正确的歌词是I should′ve listened to that voice inside of me.教师故意把should’ve listened 改成should listen,让学生找出错误并改正)。随后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歌词大意回答相关的问题,这个主要考察学生对歌词大意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接着是读模块,这个模块采取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的方式完成。教师课前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歌曲风格、创作背景、演唱技巧等歌曲相关知识并制作PPT,教师在课堂上会把部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利用音乐专业知识变身为老师,为其他同学讲解歌曲的相关知识,教师再作适当补充和点评。这个环节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互换,扩大了教学的主体,又能充分展现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一举多得。随后教师对歌词及语音语调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对歌词的内涵、表达的意境及旋律有更深的感悟。

说与写模块是语言的输出环节,在听和读这两个语言输入环节后,教师要求学生将歌词大意改编成对话,要求对话中正确使用虚拟语气并在课堂上展示。由于歌曲讲述的是悔恨,所以教师把写的模块设计成了道歉信,让学生根据歌曲内容帮演唱者写一封道歉信给歌词中的主人公,并用虚拟语气表达自己的悔恨之情。这两个模块是用不同的手段来巩固并检测学生对上两个阶段的成果—虚拟语气的掌握。听、读、说、写4个模块以虚拟语气为主线,环环相扣,符合从输入到输出的语言学习规律,为接下来的唱模块提供了重要准备。

唱模块与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专业息息相关,前面4个环节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这个环节服务的,学生只有充分掌握了歌词内涵与意境,才能很好的完成这个环节。唱模块由音乐系的专业教师与公共英语教师共同教学完成,音乐专业教师在情绪、音准、速度、节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公共英语教师在语调、连读、弱读等语音知识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跨专业跨教研室合作备课与教学,实现优势互补,最大限度的使英语学习与音乐表演结合,让英语为音乐表演所用,体现专门用途英语的作用。

六、教学评价新模式

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模式考察内容为语言知识,考察手段是机械的笔试,其考察手段及内容无法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自我学习的能力、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能力、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他综合素质进行科学评价,而这些都是外语学习评价中的重要因素。高职教育在学术定位之外还有职业定位,旧的高职英语考评体系仅仅对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情况进行评价,而不是对学生在英语使用过程中所展示的职场适应能力进行评价。因此,在ESP与EGP融合模式下,可以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操作考试与笔试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所谓的操作考试,就是英语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的考试,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操作考试形式可以是英文歌曲表演、音乐剧表演等。教师在学唱完一首英文歌曲后,让学生自己制作MV并展示,MV中的英文歌曲演唱、伴奏、情节表演、舞蹈、字幕等都是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MV的制作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全方位的考察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英语技能,考察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扩大学生的参与程度,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对综合素质能力的评价手段。评价的主体除了英语任课教师和音乐专业教师外,还可邀请行业人士对学生的操作性考试成果进行评价和指点,力求更客观更全面的评价学生的作品,为将来从事音乐表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学生每个阶段的英文歌曲表演作品将会储存在电子学习档案袋中,便于对其进行动态的过程性评价,客观反映学习成果,让学生体验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

ESP与EGP融合模式涉及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主体及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这种模式的研究不是简单意义的ESP+EGP,也不是分阶段进行的两种课程,而是融ESP与EGP为一体,英语基础和职业英语同步进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ESP与EGP不是对立或矛盾的,把两者融合在一起能发挥各自优势,最大限度发挥作用。这种新型的英语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竞争力,促进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ESP与EGP融合模式有一定特色和可推广性,对于新形势下其他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模式构建也具有一定的经验借鉴和应用价值。ESP与EGP融合模式研究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例如,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何种手段融合ESP与EGP教学?如何把握EGP与ESP的比例?如何实现跨专业跨教研室合作备课、合作教学、实现优势互补?不同专业教师的角色该如何定位?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值得进一步去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Davies,A.& Catherine,E.The Handbook of Applied Linguistics[M].Oxford:Blackwell Publishing,2004.

[2]龙芸.学术英语课程在大学应用提高阶段的定位研究[J].外语界,2011(5):48-55.

[3]武雯敏.商务英语学科建设的ESP+EGP框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0(1):127-128.

[4]冯英杰.构建大学英语ESP与EGP有效衔接之教学[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5):99-100.

[责任编辑 陈国平]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